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职工原创
用“心”品山水
作 者:程亚丽
来 源:京石公司
添加时间:2022-05-18

     宣纸如雪,不声不响落于赭色的木桌薄云似雾,忽疾忽徐行向青黛的天际。疏星淡月倾一壶清光,砚台映出点点乳白珠玑,狼毫挥洒,溅起朵朵墨花,成就一幅远山近水的国画。中国地大物博,山河锦绣,景色奇绝。早在古时,便有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山水,并用文辞为其增添了灵动的“注解”。

今时今日,旅途中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网红景点打卡”、“自拍凹造型,再发朋友圈”等种种行为却成为了潮流,文人墨客的雅兴不再。如此,真的称得上是“欣赏”吗还是蜻蜓点水式的到此一游欣赏,指的是领略观赏。欣赏山水,能够让人放松心情,净化心灵,乃至增长见识,熏陶文化。

游山水,当“细心”,从山水之中辨出不同的“自然之趣”。李白观庐山瀑布,看到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壮丽;白居易望钱塘湖,看到的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明媚风光;杜甫望泰山,看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大巍峨。唯有细心观察,沉浸其中,才能真正看懂山水,感受不同山水的特色。如若行色匆匆,只为“打卡”,必定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又怎能看懂山水的趣味呢?

游山水,当“静心”,从山水之中“领悟真谛”。不会欣赏的人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而学会欣赏的人却能从山水之美联想至人生百态乃至大千宇宙,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苏轼眼中的庐山,不再是山,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元稹眼中的山水,不再为山水,而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钟情。文人墨客,在欣赏山水时,往往还能从山水之中体悟出诸多人生之真谛。我们同样应当多学、多思,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方能在游历时打通时空的隔阂,走向亘古的文化,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然中寻求大道。昔杜甫登泰山,王维隐幽篁,李白望飞瀑,乐,乐得心潮澎湃,乐得无欲无求,乐得融身于天地因得一处山水,与此心对吟,与此情共鸣。我于山水中触及文化,于变迁中触及永恒,于天工中触及真意。沧海桑田,一瞬千年,高山化为峡谷,深海化为平原,一切都有尽头,无物能够永久,变者,即为不变。但在无尽时光中,总有一些刹那被收为永恒,就像黄河长江见证华夏成长,就像泰山庐山见证王朝兴替,它们无法永存,但可以永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时山水何样今时山水可同所见之山水究竟是风景还是历史千百年来,山水伫立于时空的拐角处,默默地成为永恒,任人毁誉,从存在到消失,看日升日落,月出月潜,看生死盛衰,世事沧桑,看时间流转,空间变迁,但无论多久,本质仍在,山水仍是山水,恍若一个来自远古的沉睡灵魂,在历史中占据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

蹀躞于山水间,不经意地读懂一些,那是它们一生的沉淀,是风景,是文化,是经典,是永恒。山川江河,既有雄浑和深远,又有沉稳和灵动。用“心”去眺望那一山一水,眺望深藏于山水中独特的灵性。


(点击数:1782)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手中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