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职工原创
一个老物件儿
作 者:杨丹丹
来 源:保沧公司
添加时间:2022-09-06

        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家里被各种现代化物品所取代,手工制品变得稀缺,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儿时,在那个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的年代,大到盖房子、打家具,小到置办农具、添置新衣,都是靠邻里相互帮衬或者自己手工制作,尽管手工制品在外观和精细度上不那么考究,但实用性方面还不成问题,家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大都是这样一件件添置而来。

        我们父母辈大从缺吃少穿的年代里渡过了童年、青少年乃至成家立业,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却培养出一批手艺人以及家家户户的巧手,手艺活成为家庭主妇的必备技能,也是左邻右舍竞相称赞出嫁资本,特别是女孩儿还未到上小学年级就成了父母的得力帮手,织布纺线、做棉衣、纳鞋底、织毛衣类的手艺,统统不在话下,这些被称为家务活的手工,在那时还算不上巧手,只有四里八乡那些靠手艺吃饭的能工巧匠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手艺人。 

        从乡下土胚房的祖辈家搬到村外的红砖绿瓦平房,再到后来住进县里的楼房、再到如今城市里的商品房,家里的手工老物件儿也随着几次搬迁也不见踪影;手艺活儿也随着祖辈、父辈一代人逐步老去,失去用武之地,不再被传授、学习及使用,有代表的特色手工被特别保护,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稀松平常的家务手艺没有登堂入室的机会,也就渐渐失传,退出人们的生活。

        大概物以稀为贵,祖辈时遗弃的老物件,渐渐被人们所钟爱,涌现出一批老物件收藏爱好者,将其视为珍宝。一次回娘家,听母亲说家里还有一台老式缝纫机,那是她结婚时,家里购置的唯一像样的家具,用她的话说“特别轴实耐用”,几次搬家不舍得丢弃,前几天来了一个人非要出几千块把它收走,老妈硬是没松口,可收购的人一直惦记,总被母亲喝退。从土胚房到现在一直陪伴她近四十来年,这份感情已经不能用钱来衡量。从我有记事儿起这台缝纫机就是家里的主角,小时候总对它发出欢快、有节奏的“噔噔噔”声,感到十分好奇,妈妈爬在缝纫机上认真做活儿,我便在一旁玩耍,一会儿捉迷藏躲在下面,或者爬在妈妈腿旁,伴着“噔噔”声入睡或者把它当成写字桌,我奋笔疾书。这台缝纫机也载满了儿时回忆,如今亲切又熟悉的老伙伴,也略显迟钝。经母亲再三打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维修老式缝纫机的老师傅,才让这台机子重新恢复清脆响亮的奏鸣声,看到它再次恢复新生,我和母亲都倍感欣慰。

        每次回家时常看目前闲来无事就蹬这台缝纫机,尽管家里不再有缝缝补补的活计,但她也不让自己和机子闲着,裁裤脚、扎床单、改衣服、椅子垫儿,给我家老大、老二玩的六角沙包都是出自这台老缝纫机,看着精致的小沙包惊叹母亲的手艺仍不减当年,孩子们争相抢夺沙包,自己的手艺被认可,便激发了母亲的兴趣,不断翻新花样,做出各式各样小物件,讨孩子们喜欢。

        很幸运这台缝纫机没有被收走,我明白母亲的固执,更清楚这个老物件儿在她心目中的分量,如今它已经不再是一台简单的缝纫机,像自己的家人,像一位老友,就让这个老伙计一直陪伴母亲,愿这“噔噔”声永不绝响...


(点击数:1625)
上一篇:《领导力必修课——动员团队解决问题》读后感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